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委会一届五次会议召开

例如从工厂设计初期,就应将数字化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并通过后期对数据的利用及精细化管理进行运营效率和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和优化。

从新增装机布局看,装机占比较高的区域为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分别占全国新增装机的30%、25%和19.1%。地方争相打造产业链集群光伏产业主要包括光伏组件的制造、安装、调试、运营以及并网发电等过程。

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委会一届五次会议召开

而在省级规划之外,不少地市也根据各地情况,积极发力。要立足该省制造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支持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巩固提升包括特高压设备、晶硅光伏等在内的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到2021年底,我国光伏产业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在全球产量占比均超过70%。从制造端看,中国光伏产业已经领跑全球,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和保供的关键力量近期,硅料、硅片、电池片、光伏组件等各环节的调价,已令整个行业陷入洗牌前夜的风声鹤唳氛围之中。

产业链齐降价就在产业资本热情高涨涌入HJT、TOPCon电池领域时,行业形势已经悄然发生改变。预计2023年底TOPCon电池产能将达305.9GW,其中年新增产能将达228.5GW,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浙江以及山西。初裁结果尚不具备法律效应。

隆基绿能对《财经十一人》表示,公司将积极应对,争取明年终裁结果往好的方向发展。美国是除中国以外全球最大的单一光伏装机市场,也是中国光伏产品的主要出口地,2021年中国光伏硅片、组件对美国的出口超过总出口量的50%、20%。天合光能对《财经十一人》表示,天合越南6.5GW硅片项目将在2023年二季度投产。美国本土2021年的装机量是27GW。

如果终裁与初裁结果一致,上述4家企业将从2024年6月起面临最高达254%的关税。截至2022年初,晶科马来西亚电池、组件产能分别达7GW,越南硅片产能达7GW,为中国首家在海外拥有完整垂直一体化产能的光伏企业。

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委会一届五次会议召开

美国商务部初裁,晶科科技(SH:601778)、新东方太阳能、韩华、博威4家公司不存在规避行为。根据2021年出货量排名,隆基、天合、晶科、阿特斯目前分别为全球第一、第二、第四、第五大组件制造企业。中国光伏产业在全球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各环节产量占全球的75%以上。目前美国的光伏制造产能大部分为组件组装,还有少量硅料,产业链并不齐全。

无论调查结果如何,隆基在美国市场的中长期规划都不会受到影响。2022年以来,美国对华光伏贸易政策密集。2022年6月,美国总统拜登豁免了从东南亚四国进口的光伏产品关税,为期两年。美国商务部称,部分中国光伏企业将产品转至东南亚四国(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组装后再出口美国,以规避美国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税。

美国商务部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审计核实这8家企业的信息,各方将有机会对商务部的调查结果提出异议。2年的豁免期结束后,中国在东南亚的产能依然面临关税风险,同时美国本土产能也在扩张,届时中国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委会一届五次会议召开

美国计划在2024年将国内光伏制造能力提高两倍,至22.5GW。2012年之后,美国政府多次发起针对中国公司的不公平贸易调查,并通过双反调查、保障措施调查等贸易救济手段向中国光伏企业征收过数轮关税。

截至发稿,比亚迪、阿特斯尚未回复《财经十一人》的问询。当地时间12月2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针对8家光伏企业的反规避调查初裁结果,判定其中4家中国企业的子公司存在规避行为,分别为比亚迪(SZ:002594)、隆基绿能(SH:601012)、天合光能(SH:688599)、阿特斯(NASDAQ:CSIQ)。晶科与隆基、天合、阿特斯同为组件龙头,却被裁定不存在规避行为,这有其海外产能布局快的功劳。2月,美国将即将到期的光伏电池与组件210关税延长4年;3月,美国对东南亚四国的光伏产品发起反规避调查;6月, 拜登豁免未来2年内从东南亚四国进口的光伏产品关税,以保障美国光伏项目进度。对比来看,彼时隆基硅片产能仅0.6GW,天合则无硅片产能毫无疑问,电池片企业向下一体化,要比组件企业向上一体化更加艰难。

这一点,不像专门电池企业的技术创新,要通过下游组件客户间接推向终端市场。在需求端,TOPCon组件已经出现数个GW级订单,市场化趋向已经显现。

本轮N型迭代,尤其是TOPCon的崛起,也再次是组件巨头引领和推动,并体现出了更强的动力和冲劲,组件企业的向上一体化更加值得期待。在N型技术当中,多个头部企业公开明确表态将加快对TOPCon的量产速度,供给端已经获得多数头部企业加持。

但是,组件环节并非简单的系统集成制造业,因为其面向市场端,还有品牌和渠道等关键成功要素,而品牌和渠道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尤其是海外市场,我们可以通过可融资性指标窥见端倪。因此,独立电池片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一定是以技术创新为根本,无论是大创新还是微创新,无论是设备、材料还是工艺,通过技术差异化来摆脱产能同质化。

另一方面,组件企业对电池技术的创新,可以直接通过自己的品牌和渠道推向终端市场,具有更强的成本消纳力和风险承受力,尤其是可以捕捉更合适的细分场景,进而大幅提高新技术的成功率。最具弹性的电池片环节,在技术迭代与产能膨胀的关键档口,掀起光伏行业新一轮内卷之争,群雄逐鹿,又将鹿死谁手?01N型迭代刺激电池片产能暴增如今,P型向N型转变已没有太大争议。所以,电池片企业向下一体化,将面临诸多挑战,最终成功者寥寥,或者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和投入,并且需要一定时间积累,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随着硅料价格预期下移,光伏行业再次迎来秩序调整,其中电池片环节更是喧嚣,技术路线争议不止,产能扩张大干快上,弯道超车表现迫切。

在大多数产业,向上一体化要比向下一体化更加合理并容易。在渗透率方面,根据目前订单、产量尤其是出货情况看,TOPCon在今年四季度的渗透率将达到10%。

组件巨头作为从制造端到场景端的枢纽环节,是光伏行业压舱底的角色,在引领电池技术进步的时候,相比于专业的电池企业,尤其是在垂直一体化趋势下,终端应用推广的速度或将更快,有望发挥更大的作用。电池片企业向下一体化,实现电池片-组件的组合优势,或许是类似组件企业向上一体化的战略,电池片巨头甚至再上游的硅片巨头都曾先后布局末端组件环节。

04独立电池企业的生存密码是技术迭代万变不离其宗。电池技术N型迭代,光伏行业再次进入弯道,群雄纷争,鹿死谁手,值得期待。

电池片是光伏行业技术迭代的根源,作为光伏产业链中的中间环节,上游与下游均为B端,注定要以性价比为纲,而性价比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产能扩张,通过规模化实现更低成本,但对于不差钱的光伏巨头而言,要在这方面实现差异化太过惨烈;二是技术差异化,这是电池片作为光伏产业核心的重点,而电池片环节具有半导体属性,技术不断迭代,推动光伏整个产业螺旋发展。至此,N型TOPCon已经实现从供给端到需求端的产业闭环,走过了从0到1的验证阶段,开始进入从1到N的爆发阶段。02组件巨头的向上一体化更有优势N型产能暴增,我们更关心谁将胜出?在本公众号今年1月的文章《光伏电池环节最具弹性,组件巨头推动N型被加速验证》中提到:从当年PERC电池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推动电池技术进步的往往是下游组件企业,这个情况在一体化趋势的背景下,更加明显。当然,电池技术迭代是光伏行业最具挑战的工作,而且技术路线的风险较高,没有基础规模优势的独立电池片企业要在技术迭代的道路上趟出一条生路也并非易事。

本公众号曾提出电池片环节最具弹性的观点:在光伏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当中,硅料和硅片属于产能为王,逆变器和组件则是终端为王,唯有电池片环节仍处于技术迭代的炽热中,依然是技术为王,是当前光伏产业链中最具弹性的环节。光伏行业从来不乏热闹。

从产业渗透模型来看,渗透率一旦超过10%,就会加速,单晶和PERC的渗透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N型TOPCon成为当前光伏行业最靓丽的风景。

03独立电池片企业的出路是向下一体化?随着组件企业尤其是组件巨头的向上一体化,独立电池片企业正在面临来自市场份额的不断侵蚀和挑战。如果说去年还只是GW级的N型尝试,但今年各路光伏企业已经纷纷开启N型 大跃进,尤其是N型TOPCon,100GW以上的产能正在路上。


阅读更多

热门文章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

友情链接: